黄蜡石又名龙王玉,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。是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,与酸性土壤混合,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,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,变质形成黄蜡石。所以结构紧密,韧性强,硬度6.5~7.5。
品质良好的黄蜡石有着田黄般的颜色、翡翠的硬度,硬度好、透度高、色彩鲜艳丰富。
岭南一带是我国有历史记载较早赏玩黄蜡石的地区,明清时期,广东粤东和潮汕地区就己收藏本地的黄蜡石,据永安县(今广东河源市紫金县)县志记载:“永安产蜡石,贡于朝,盛于名也。” 永安蜡石在明清时期曾制作成鼻烟壶进贡朝廷。
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河南、河北、东北三省等省相继发现黄蜡石,而且各具特色,全国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、喜爱黄蜡石。
黄蜡石玩赏历史悠久,人们总结出了两个方向、六种玩法。两个方向:一是料石方向,二是观赏石方向。六种玩法是:料石方向的宝石玩法、玉石玩法、印石玩法3种,观赏石方向的象形石玩法、画面石玩法、**手玩石玩法3种。每一种玩法都有精品和良好出现,华夏儿女以黄蜡石为载体,用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*文明。
太湖石为我国古代着名四大名石之一,因产于太湖而得名,我国古代就开发利用太湖石,白居易曾写有《太湖石记》专门描述太湖石,《云林石谱》中也专门有记载,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“花石纲”指的就是太湖石,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着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“冠云峰”、上海豫园的“玉玲珑”等园林名石。太湖石属于石灰岩,多为灰色,少见白色、黑色。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,在漫长的岁月里,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、曲折圆润的太湖石。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,以造型取胜,“瘦、皱、漏、透”是其主要审美特征,多玲珑剔透、重峦叠嶂之姿,宜作园林石等。现在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,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、玲珑剔透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广义太湖石。
可以说英石和太湖石、黄蜡石是园林**的名石,可英石区别于太湖石、黄蜡石的不仅它用于园林更能作摆件清玩。它历来分阳石和阴石,有大器、中器、构件、小件之说,它的大器、中器要一石体现出山的整体为标准,峰峦起伏,嵌空穿眼,质坚苍润,扣之清越,讲究的是大气象。史书上曾记载过古人所藏的英石,“高尺有五六,长三尺余,千峰百嶂,长亘连绵,其下坡轮,若临近际,宛然衡岳排空而湘水九曲环迥于下。我自己也收藏了一块“龙崖”英石,形如**但又是峦峰之状,气势雄浑,而细节处白筋勾勒,石线过渡,甚为奇巧。它的小件则充分体现了瘦、皱、漏、透,又不同于太湖石、灵壁石的同样的特点,它削瘦而坚硬,秀中有骨,褶皱又有白筋,形成丰富图案,而滴漏留痕,孔眼相通。古人玩这类英石“亦可点盆,亦可掇小景”,又有诗说“罗得六峰怀袖里,携归好伴玉蟾蜍”。我也收藏着一件,似龙非龙,非花似花,薄处如翼,细处如针,置于案头,来人见之莫不惊艳。